如何挑選骨灰罐?材質優缺點、選購與保養事項大解析!
骨灰罐不僅是安置骨灰的容器,更是一份象徵敬意和永恆紀念的載體。選擇適合的骨灰罐是向逝者致敬的重要一環,也讓家屬在悲傷之中找到一份安慰與依靠,情感連結和紀念意義,彰顯尊嚴與愛念,也是對往生者最後的歸宿承載與精神寄託。
骨灰罐的意義與功能

骨灰罐不僅是安置骨灰的容器,更是一份象徵敬意和永恆紀念的載體。選擇適合的骨灰罐是向逝者致敬的重要一環,也讓家屬在悲傷之中找到一份安慰與依靠,情感連結和紀念意義,彰顯尊嚴與愛念,也是對往生者最後的歸宿承載與精神寄託。
9個常見的骨灰罐材質優缺點解析
正如前面提及,骨灰罈不再只是單純保存骨灰,許多人視為精神寄託的同時,甚至會放在家中作為裝飾與擺設,所以在材質上變得越來越多選擇,本文整理出從以前到現在曾使用過,在現今也有人選擇的骨灰罈材質:
材質種類 | 描述 | 優點 | 缺點 |
大理石、花崗石 | 最常見的骨灰罐材質,產地通常來自花蓮,平均硬度落在3-7,常見種類有雲彩石、七彩石、蛇紋石。是諸多禮儀公司會提供的基本款,比較適合放在乾燥、溫差小的環境。 | ‧外觀莊重 ‧價格親民 ‧材質堅硬 |
‧毛細孔多 ‧密度鬆散 ‧防潮效果差,易導致骨灰結塊 |
玉石 | 方解石類(碳酸鈣),平均硬度約2-7,具有半透明且綿密的質地。 | ‧外觀典雅 ‧多種顏色與紋理 ‧防潮性佳 ‧市面流通性高 |
‧帶有自然雜質、裂痕、缺損 ‧毛細孔易吸濕 ‧對保存環境要求較高 ‧韌性低,不耐撞不耐高溫 ‧價格較高 |
陶瓷 | 以陶土或瓷土燒製而成,是以前常見的骨灰罈材料。現代工藝進步,逐漸出現手工雕刻、彩繪的外觀,不僅實用也富含藝術價值。 | ‧外觀多樣 ‧可依需求客製化 ‧質感溫潤,可融入家中擺設 |
‧易碎不耐撞 ‧多數成品僅半瓷化 ‧吸水率高,防潮性低 ‧部分成品表面粗糙 |
琉璃 | 琉璃屬於人造玻璃的一種,硬度約6-7。具有通透清澈的外觀,屬於佛教七寶之一,很常出現在佛教喪禮上,上面通常會刻上佛教經文。 | ‧防水性佳 ‧色彩多樣 ‧富含藝術性 |
‧易碎不耐摔 ‧韌性較差 ‧溫差大容易破裂及產生裂痕 |
水晶 | 硬度6-7,與琉璃同樣具有通透特性,光澤非常自然,具有永恆不朽的含意,詮釋對逝者的懷念。 | ‧質地純淨 ‧高貴典雅 ‧抗高溫 ‧防潮、防蝕、防震,具有高抗壓力。 |
‧價格較高 ‧材質偏脆易碎 |
木製 | 是以前最常見的材質,當初以保存骨灰為主,沒有特別注意防潮等功能;現在經由雕刻打磨,讓木製骨灰罈一樣能成為高品質且飽含藝術氣息的存在。 | ‧具有自然紋理 ‧客製化雕刻染色 ‧友善環境 |
‧易受潮腐爛變形 ‧保養頻率高 |
塑料 | 是部分家庭基於預算考量的選擇之一。 | ‧輕便 ‧防水防潮 ‧價格低廉 |
‧外觀較無美感 ‧耐用性差 ‧外觀易變色受損 |
金屬 | 金屬骨灰罈常見的成分有不鏽鋼、銅、鋁,可以很好地長期保存並保護骨灰不受潮結塊,外觀也較為簡約,頗具現代工業風格,不過也有人詬病看上去較冰冷,無溫馨感。 | ‧耐用性強 ‧防腐蝕 |
‧較重不易隨時搬動 |
環保材質 | 常見的外觀為紙袋或棉布袋,比較常用於樹葬、植存等喪葬流程。 | ‧環境友善 ‧費用低廉 |
‧較不講求外觀 ‧分解後無實體骨灰罈 |
-整體色澤
需要挑選色澤的前提是挑選玉石製成的骨灰罐,玉石又分為硬玉和軟玉兩種。
最常見的硬玉就是翡翠,一般常規的顏色為白中帶綠,翠綠色的非常少見也很珍貴。較為高檔的天然翡翠會自帶水亮斑的光澤,現代工藝會透過人工手段填充顏色,讓翡翠的顏色可以接近天然形成。

軟玉則因為有深綠─紅棕色─黑色的範圍波動,因此有著非常多顏色類別,比如白玉、青白玉、青玉、碧玉、黃玉、墨玉、羊脂玉、紫玉。
-尺寸大小
雖然骨灰罈會因為材質不同,外型上也會非常多變,但最終都還是要遵循納骨塔的空間大小,避免骨灰罈放不進去。目前納骨塔有2種類型的空間擺放骨灰罈:
骨灰罈擺放位置 | 尺寸限制(直徑×高) | 適用對象 |
骨灰室 | 22公分×25公分 | 遺體火化後直接放進骨灰罈內保存 |
骨甕室 | 33公分×62公分 | 遺體土葬後才撿骨 |
-是否防潮
台灣位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,長年高溫高濕,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挑選需具備良好防潮性與高密度材質的骨灰罈。常見選擇包括玉石骨灰罐,或內含不鏽鋼、鈦合金等防潮內膽的款式,以確保骨灰長久保存。
-品質好壞
選擇骨灰罐時除了外觀,更要著重品質!價格低廉的產品或許能減少開銷,可是多年後容易產生龜裂、缺損。如果希望能夠長期保存,建議選擇硬度較高的材質,如玉石(硬度約5.5-7)或陶瓷(硬度約7.5-8),具備更佳的抗磨損與耐用性。
-有無內膽

至於為什麼骨灰罐會開始加裝內膽的說法有兩種,第一種是當年921大地震導致大量骨灰罐摔破,所以就開始有內膽的出現;第二個說法則是24年前桃園龍潭公墓納骨塔大火,燒毀三千多個骨灰罐,也是國內第一間公立納骨塔發生火災。
-挑選好材料
建議挑選高密度、硬度佳的材質,除了確保骨灰長時間保存不容易發霉結塊和變質,也能讓骨灰罐用得更久,比如玉石、琉璃,或內含防潮內膽的骨灰罐,更適合長期保存。
-存放位置
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擺放在高處,多數材質的防潮、防震功能雖然好,但都還是有著脆弱不耐撞的缺點;另外擺放位置也要注意是否通風潮濕,避免影響骨灰罐和骨灰,若真的沒有合適的地點,不妨搭配除濕機降低環境濕度。
-定期保養
保養方式包括確認骨灰罐的密封性、定期擦拭表面。密封性會影響骨灰變質速度和完整性,但長時間下來可能會略為減弱,因此要定期檢查。
-修復裂縫
如果發現骨灰罐開始出現裂縫,第一件事先觀察裂痕範圍,以及周遭是否有骨灰外洩,有外洩的話建議將骨灰轉移至乾淨密封容器暫時保存。
如果罐體裂縫很小的話,可用專業修復膠補強;很嚴重的話就要盡快修復,但家屬可能對於如何修復不太瞭解,加上不確定骨灰罐本體是何種素材製成,本文建議尋求禮儀公司專業師傅協助修復,確保骨灰罐完整與安全。
-重新換罐
經過搶救但還是無法修復的話,那麼最後的方法就是把骨灰罐換新,這時也可以考慮要選擇何種材質,並注意防潮性、材質硬度等保存條件。
-有哪些骨灰罐材質可以挑?
目前常見的有大理石、花崗石、玉石、陶瓷、琉璃、水晶、金屬、塑料、木製、環保材質。
-骨灰罐內膽是什麼?
是一種安裝在骨灰罐裡面的保護裝置,也被稱為防震套,用來保護骨灰罐避免外力毀損。目前的內膽同時也具有防潮的功能。

在了解完如何挑選骨灰罐之後,您對於每種材質也許都有所了解都,雖然要注意防潮、防震等功能性,但骨灰罐的存在意義,其實是生者對於故人的緬懷與思念,也是故人不忘提醒生者要持續向前看的證明。
不過挑選骨灰罐仍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,交由陽光禮儀協助,可以讓您避免處理後事的煩惱。陽光的前身是民國5年創立的同仁社,也是高雄第一家由台灣人經營的合法葬儀社。民國90年陽光禮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承襲同仁社的百年基業,自行培訓專屬禮儀團隊、提供更具溫度的生命服務,至今圓滿超過15萬個家庭。